产业政策丨青岛市新旧动能转换“海洋攻势”作战方案(2019—2022年)

2019-09-30 09:30:00
南山
转贴
3562

青岛市新旧动能转换“海洋攻势”作战方案(2019—2022年)

发布日期: 2019-07-04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山东视察青岛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山东海洋强省建设行动方案》部署,组织实施好全市新旧动能转换“海洋攻势”,抢占高质量发展战略新空间,制定如下作战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为统领,发挥海洋特色优势,坚持高点站位,对标国际标准,突出问题导向,攻坚克难、大干快上、勇争一流,坚决打赢新旧动能转换“海洋攻势”六场硬仗,推动青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率先走在前列,打造具有国际吸引力、竞争力、影响力的国际海洋名城,真正把青岛这个山东发展的龙头昂起来,为建设海洋强国、海洋强省贡献力量。

  经过四年攻坚,“海洋攻势”取得突破性进展,海洋产业发展量质齐升,海洋科技创新国际领先,对外开放桥头堡作用彰显,海洋港口跻身世界一流,海洋生态持续优化,海洋文化全面振兴。到2022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31%,海洋新兴产业占海洋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6%。

  二、攻坚计划和任务

  (一)海洋产业转型跨越硬仗

  1.攻坚目标

  (1)重点产业。海洋设备制造、海洋船舶、海洋生物医药、涉海产品及材料制造、海洋化工、海洋水产品加工六大海洋制造业年均分别增长6%、10%、20%、8%、8%、10%以上。滨海旅游、海洋交通运输、海洋批发与零售、涉海金融四大海洋服务业年均分别增长12%、10%、12%、10%以上。

  (2)市场主体。到2022年,本地营业收入过10亿元、50亿元、100亿元的涉海企业分别达到70家、10家、5家,涉海企业上市数量突破8家。

  (3)区域发展。到2022年,区(市)、功能区海洋主导产业优势更加突出,青岛蓝谷、青岛高新区、青岛前湾保税港区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速20%以上,七区15%以上,三市10%以上。

  2.攻坚任务

  (1)发展六大海洋制造业。①统筹董家口等区域岸线资源和产业布局规划,预留船舶与海洋设备等重大项目用地,破解项目落户瓶颈。②依托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创新中心,争取创建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支持中船重工(青岛)海洋装备研究院、青岛豪华邮轮制造基地及低速柴油机总部基地建设。③实施“蓝色药库”开发计划,依托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等,建设国内一流的海洋生物医药创新研制平台,取得5至8个新药证书、10至15个临床批件、20至25个海洋大健康系列功能制品。④严格执行化工项目进区入园制度,引导项目向董家口化工产业园和平度新河化工产业园集聚。支持重点企业、科研院所设立各类新材料研发平台。⑤推进水产品加工向深加工、品牌化转型。推动海洋牧场优化升级,建设10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实施“深蓝渔业”开发计划,发展黄海冷水团养殖,创建国家深远海养殖示范区,建设中国极地渔业研发中心。实施渔船更新改造工程,打造160艘规模的远洋渔业船队,加快渔港更新改造。

  (2)提升四大海洋服务业。①开发设计串联前海一线及周边区域的旅游线路和产品,实现海洋主题公园、大型旅游综合体等重大旅游项目突破。用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争取外国旅游团乘坐邮轮入境15天免签政策,争取邮轮旅游无目的地公海游试点,到2022年邮轮旅客达到100万人次。②引进培育国内外知名海运企业、航运服务企业和码头运营商。加密航线,建设辐射东北亚港口群中转网络。③培育引进一批吞吐能力强的涉海商品批发企业、辐射能力强的涉海商品批发交易市场、集散能力强的电商平台。④鼓励金融机构设立海洋经济金融服务事业部,引进航运专业保险机构,引导蓝海股权交易中心设立海洋经济特色板块,探索以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发展为主题的金融改革创新。 ⑤建设智慧海洋大数据共享支撑平台。

  (3)实施海洋领域招商引资行动。①瞄准世界海洋产业新业态及领跑团队、顶尖人才、最新技术、高端产品,盯紧国内外龙头企业,开展专业化、点对点的以企招商、产业链招商。②推进社会化专业招商,鼓励涉海科研机构和知名企事业单位高管、科研人员、专业人才离职或退休后创办招商中介机构。③青岛西海岸新区、即墨区、胶州市、平度市、莱西市、青岛高新区每年至少引进2个投资过5亿元的海洋制造业项目,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青岛西海岸新区、城阳区、即墨区、胶州市每年至少引进1个投资过10亿元的海洋服务业项目。④依托在青高校发展“校友经济”,推动校友带项目、带团队回青发展。

  (4)推进区域产业错位发展。①各区(市)重点发展3至7个海洋产业,聚焦2至3个海洋产业实施突破。②青岛蓝谷加快建设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争创海洋特色国家级高新区。到2022年汇聚100个海洋科研创新平台,集聚600家以上海洋科技型企业。③青岛高新区建设海洋生物医药、海洋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集聚区,到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50亿元、高技术产业比重不低于60%。④青岛西海岸新区重点发展海洋设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海洋交通运输等产业,综合实力和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在国家级新区争先进位,到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⑤聚焦增强海洋创新链、补齐海洋产业链,推动海洋产业园区化集聚发展,探索推行经济功能区“管委会+公司”治理模式。支持即墨等地的涉海经济功能区探索海洋三产融合发展模式。

  (5)培育壮大涉海企业。①实施中小涉海企业培育计划,推进涉海企业“小升规、规转股、股上市”,对符合条件的企业依规给予奖励。②实施科技企业培育行动,建立“重点高企—千帆企业—科技小微”梯次培育体系。③落实招商引资、项目支持等一揽子政策,吸引知名海洋企业总部落户,鼓励尚未涉海的企业向海延伸,支持重点涉海企业上市。④七区力争每年各新增1家以上本地营业收入过50亿元的涉海企业,三市力争每年各新增2家以上本地营业收入过10亿元的涉海企业。

  (二)海洋科技创新引领硬仗

  1.攻坚目标

  (1)重大平台。到2022年,力争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入列国家实验室,海洋综合科考船队、海洋系统模拟设施等大科学装置群初步形成。

  (2)招才引智。到2022年,新增涉海高端平台10个;涉海科研院所达到30家;涉海高校达到10家,涉海专业在校生人数超过5万;海洋人才总量超过4.5万,新增海洋高端创新人才100名以上。

  (3)成果转化。到2022年,涉海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500件,技术标准新增50项;海洋技术合同交易额超过30亿元;海洋领域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0家;私募基金数量超过800支,认缴规模超过1200亿元。

  2.攻坚任务

  (1)建设顶尖创新平台。①争取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入列国家实验室,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2020年正式运行。②推进海洋综合科考船队建设,争取海洋系统模拟设施、国家极地渔业科考船项目落户并启动建设。③依托国家深海基地、综合性可燃冰技术研发基地等打造深远海保障基地。④推动实施海上综合试验场等省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

  (2)集聚海洋创新高端机构。①围绕产业需求和科研机构短板,引进海洋科研院所,加快中科院青岛科教园、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创新发展基地等项目建设。②推进天津大学青岛海洋技术研究院、西北工业大学青岛研究院、国家海洋计量研究中心等高端研发机构建设。③强化海洋水下设备试验与检测技术、海洋物探与勘探设备等国家工程实验室和海洋涂料、海藻活性物质等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鼓励科研院所、企业依托现有平台申建国家级、省级科研创新平台。④探索建立跨平台信息共享和对接合作机制,加强协同创新和联合招商。

  (3)引进培育海洋人才。①围绕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实施顶尖人才奖励资助计划、科技创新高层次人才团队引进计划、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大学生聚青行动计划等,形成合理人才梯队。②支持山东大学(青岛)海洋研究院建设,支持山东科技大学、青岛科技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建设高水平海洋学院。支持青岛海洋技师学院创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推进青岛工程职业学院等新设院校建设。③建好青岛国际院士港、院士智谷、国际海洋人才港、中国海洋人才市场(山东)等人才集聚交流平台。④落实人才奖补、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优惠政策。

  (4)实施关键领域科技攻关。①瞄准世界海洋科学前沿,在海洋探测、海洋生命、深海资源等优势领域实现重大原创性突破。②靶向海工装备、仪器仪表、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材料、海洋新能源等产业需求,突破一批产业核心关键技术,壮大海洋领域高新技术企业队伍。③依托国家海洋设备质量检验中心,组建中国海洋设备质量技术创新联盟。④建成国家知识产权强市。⑤积极参与深海资源开发设备、新型海上核电装备等研究、制造与应用。

  (5)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激励机制。①依法依规探索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试点,建立体现知识价值的分配机制。②鼓励在青高校围绕海洋产业优化学科专业。③筹建中国海洋大学产业园。

  (6)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①组建产业技术研究院,推动一批重大海洋科技成果工程化、产业化。②优化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分中心布局,鼓励区(市)建设区域性技术交易市场,支持高校院所建设专业化技术转移平台。③每年举办70场以上涉海产学研对接活动。④落实促进创投风投机构发展政策,设立科创母基金,集聚国内外创投风投机构。⑤争取相关银行设立科技特色支行。

  (三)高水平对外开放硬仗

  1.攻坚目标

  (1)开放通道。到2022年,新增国际航线10条。

  (2)开放平台。到2022年,新建3至5个国际交流合作平台,新增10个国际知名的品牌会展(活动)。

  2.攻坚任务

  (1)开展开放先行先试。①在国际中转集拼、海事海商纠纷调解、资本项目结汇支付、涉海融资租赁等领域,争取探索开展一批改革创新举措。②大力发展国际中转、海铁联运、生物技术、航运金融等业态。

  (2)扩大国际经济合作。①加快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②面向日韩申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城市,规划建设中日节能环保产业园。③争取设立青岛空港综合保税区,实施新机场货运区海关集中监管模式。筹备青岛至北美、欧洲和东南亚方向全货机航线,推动青岛至阿姆斯特丹全货机开航。

  (3)深化国际海洋科技合作。①鼓励企业、高校院所建立海外研发中心、联合实验室、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平台。②积极参与国家层面涉海国际科技合作事务和国际大科学计划。③探索建立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面向全球集聚海洋人才。

  (4)搭建国际合作交流平台。①放大后峰会效应,打造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青岛论坛、日韩(青岛)进口商品博览会、青岛国际友城进口商品展、世界韩商大会等品牌展会。②举办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亚欧会议创新发展合作论坛、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全球海洋院所领导人论坛、青岛国际海洋科技展览会、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等国际展会。

  (5)推进胶东半岛都市圈建设。①探索建立青烟潍威日五市沟通协调机制,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②完善都市圈铁路公路网络,推进潍莱高铁、京沪第二通道高铁连接线等高铁规划建设,推进济青高速改扩建、济青中线潍坊—青岛段等公路路网规划建设。③预留国家沿海高铁客运专线通道,超前开展与烟台—大连过海通道衔接、董家口西向接入国家干线铁路联络线研究。④推进建立都市圈创新资源共享机制。⑤推进都市圈公交、社保、旅游等“一卡通”。

  (四)海洋港口提质增效硬仗

  1.攻坚目标

  (1)吞吐量。到2022年,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6.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400万标箱;集装箱海铁联运量保持全国沿海港口首位,达到169万标箱。

  (2)泊位建设。到2022年,新增生产性泊位9个,总泊位达到131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93个。

  (3)港口航线。到2022年,航线超过200条,其中外贸航线超过165条;集装箱中转比例提高到20%。

  2.攻坚任务

  (1)提升集疏运能力。①落实省政府推进港口资源整合部署,支持青岛港发挥龙头作用,加强与省内港口合作。②推进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完善国际班列网络,加快西安等“内陆港”建设,拓展经济腹地货源。③提高青连铁路货运比例,推动港口运输“公转铁”。推进前湾港区南岸铁路及场站规划建设。推进董梁高速公路董家口至沈海高速段、莱州至董家口高速公路前期工作。

  (2)提升港口国际中转功能。①推进集装箱中转中心建设,加密“一带一路”沿线港口集装箱直达航线。②推进铁矿石分拨中心建设,开展日韩矿石国际中转业务。③推进原油区域贸易中心建设,山东地炼进口原油经青岛港输运占比突破70%。④争取国际船舶登记制度,拓展海运集装箱国际中转集拼业务。

  (3)打造一流口岸环境。①推进进出口货物提前申报,公开通关流程和口岸场内作业时限标准。到2021年底,整体通关时间比2017年压缩一半。②推行口岸收费清单制度,实现收费公示全覆盖。到2020年底,集装箱进口环节合规成本比2017年降低一半。③推广和试点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标准版。④2019年完成董家口港口岸正式开放验收。⑤推进青岛港智能化升级,打造智慧港口。⑥加快大港区域由传统货物港向旅游港、贸易港转型。2019年完成1、2号码头搬迁,2022年基本完成启动区建设。

  (4)发展港航服务业。①提升青岛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功能,建设现代港航综合信息平台,提升“中日”“中韩”等航运指数影响力。②设立港航产业发展基金,推进港航经济融合发展。③构筑港航产业发展联盟,搭建政企沟通、合作平台,完善航运咨询、航运保险、法律仲裁、航运经纪等现代航运服务。

  (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硬仗

  1.攻坚目标

  (1)岸线保护。到2022年,全市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40%。

  (2)海湾整治。到2022年,全市海洋保护区面积达到805平方公里;黄海近岸海域水质保持优良,一类、二类比例保持在95%以上;胶州湾水质优良比例保持在70%以上。

  (3)污染防治。到2022年,省控重点河流水质达到水环境功能区要求,重点入海河流消除劣Ⅴ类水质。

  2.攻坚任务

  (1)实施岸线保护工程。①2019年出台《青岛市海岸带规划管理条例》,编制完成《青岛海岸带空间管控规划》。②实施“美丽海岸”养护行动,开展胶州湾、灵山湾、鳌山湾等湾区和大公岛、灵山岛等海岛生态岸线保护与修复。③实施重点岸线景观优化工程。④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滨海湿地保护严格管控围填海的通知》要求,严格围填海管控。

  (2)推进“蓝色海湾”综合整治。①实施“蓝色海湾”治理工程,完成李村河、海泊河、墨水河、镰湾河等流域污染治理。②实施重点海湾陆源污染物入海总量控制,2019年完成总氮超标整治,2020年达到国家总氮总量控制要求。③出台《青岛市海湾保护总体规划》。落实《青岛市胶州湾保护条例》,严守胶州湾保护控制线。

  (3)建设海洋保护区。①建立青岛西海岸、胶州湾国家级海洋公园数字化管护、信息服务及在线监控系统。②实施墨水河、女姑口、桃源河、洋河等河口湿地治理行动。③开展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应性评价。

  (4)完善海洋生态补偿制度。①健全海洋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实施海洋生态环境损失评估补偿制度。②依法建立海洋生态损害事项举报和听证制度,规范生态损害处罚行为。③完善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依法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

  (5)加强海洋环境监测与灾害处置。①健全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立海洋气象监测预报预警及气候资源监测评价等系统。②完善浒苔、赤潮等海洋生态灾害和溢油等突发环境事故监测与应急网络。

  (六)滋养海洋文化根脉硬仗

  1.攻坚目标

  到2022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780亿元,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申报取得重大进展,海洋文化全面振兴,国际知名度、影响力明显提升。

  2.攻坚任务

  (1)实施海洋文化基因挖掘工程。①全面盘清海洋文化资源家底,构建青岛海洋文化基因库。②实施世界文化遗产—齐长城保护与利用工程,推进青岛老城区申遗,参与海上丝绸之路联合申遗。③推动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北海基地建设。④建设琅琊台遗址、即墨故城、青岛山一战遗址等遗址公园。⑤推进青岛贝壳博物馆新馆、中国海军博物馆新馆建设。⑥加快青岛科技馆建设。

  (2)实施海洋文化传承发展工程。①规划建设万国建筑博览区,打造一批特色街区(片区),实现“建筑可阅读、街道可漫步、文化可传承、城市可记忆”。②创作推出一批展现青岛题材、青岛元素、青岛形象的文艺精品,讲好青岛故事。③在市社科规划课题中设置海洋文化研究专项,推出系列海洋文化研究成果。④挖掘青岛轮渡历史文化元素,强化旅游观光功能。⑤发展地方性智库,强化海洋经济、海洋科技等领域战略研究。

  (3)实施海洋文化形象提升工程。①统一规划建设滨海文化景观长廊,将海洋自然人文景观及标志性文化设施、文化项目串点成线,构筑城市文化线路和区间。②建设2至3处公益性帆船码头,打造“帆船之都”全球品牌推广中心。③设计举办有影响力的海洋文化节庆活动,办好青岛国际帆船周·青岛国际海洋节、青岛凤凰岛(金沙滩)艺术节、青岛国际海洋时尚节、青岛国际啤酒节、崂山文化旅游主题节会等活动。

  (4)实施海洋文化产业提质工程。①发挥东方影都等带动作用,加快建设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青岛国家数字产业出版基地,申办国际性影视文化节会,建设国家影视文化消费先行体验区。②引进培育国际国内高端帆船赛事,做强“远东杯”国际帆船拉力赛品牌,开发冲浪、海钓等海上运动,打造国家海洋运动休闲聚集区。③对标海南省海洋旅游文化产业,发展高端休闲度假旅游、海上娱乐等海洋业态,开发海岛休闲旅游特色产品。

  (5)实施海洋教育推广工程。①升级海洋教育节,提升海洋知识竞赛、海洋创客大赛等传统项目,增加全国性海洋实践活动。②推出“海洋VR教育课程”,探索海洋实验STEM课程,构建青岛海洋教育课程体系。③依托青岛海洋科普联盟、青岛海洋科技馆、海洋教育特色学校、涉海高校和驻青科研机构,建设高水平海洋教育基地。④依托中科院海洋生物标本馆、海军博物馆等载体,加强以海洋、海权、海防为特色的国防教育。⑤成立海洋教育协同创新中心,面向全国青少年推广海洋知识。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统一组织全市新旧动能转换“海洋攻势”,市委海洋办负责统筹协调调度各攻坚队推进情况。建立集中统一的现代海洋综合管理体系,完善海洋经济发展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和统计体系。压实区(市)、部门(单位)主体责任,加强督导通报和舆论宣传。

  (二)加强政策支持。争取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推动在自由贸易、航运管理、服务业开放等领域开展创新政策试点。严格落实国家以及省、市扶持海洋经济发展各项政策。统筹各级各类专项资金,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和奖励在“海洋攻势”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区(市)、部门(单位)。

  (三)加强项目支撑。建立市级海洋经济发展重大项目库,实行动态调整、分类管理,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依托省、市重大项目管理服务平台,畅通服务“绿色通道”,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

  (四)加强考核评估。将新旧动能转换“海洋攻势”关键绩效指标纳入全市综合考核,开展“海洋攻势”推进情况第三方评估,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适当激励,对工作不力、进度缓慢的予以通报、约谈或问责。

  附件:新旧动能转换“海洋攻势”指挥部及攻坚队成员名单

  附  件

  新旧动能转换“海洋攻势”指挥部及

  攻坚队成员名单

  由市委常委、副市长薛庆国,副市长朱培吉同志担任“海洋攻势”指挥长;指挥部下设六个攻坚队,分别负责六场硬仗攻坚工作。

  一、海洋产业转型跨越攻坚队

  队    长:薛庆国  市委常委、副市长

  朱培吉  副市长

  牵头单位:市海洋发展局

  (联系人:齐国平,电话:85886972)

  市发展改革委

  (联系人:董方,电话:85913451)

  参与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市委军民融合办、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管理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市场监管局、市医保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大数据局、市民营经济局、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发展中心等,青岛海关、山东海事局、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青岛银保监局、青岛证监局,各区(市)、功能区

  二、海洋科技创新引领攻坚队

  队    长:薛庆国  市委常委、副市长

  牵头单位:市科技局

  (联系人:石德武,电话:85911312)

  参与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海洋发展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科协、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发展中心等,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青岛银保监局、青岛证监局,各区(市)、功能区

  三、高水平对外开放攻坚队

  队    长:薛庆国  市委常委、副市长

  牵头单位:市商务局

  (联系人:王健根,电话:85918695)

  参与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海洋发展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外办、市市场监管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贸促会、青岛仲裁办等,青岛海关、山东海事局、青岛海事法院、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青岛银保监局、青岛证监局,各区(市)、功能区

  四、海洋港口提质增效攻坚队

  队    长:刘建军  副市长

  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

  (联系人:张欣,电话:88018991)

  参与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海洋发展局、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应急局、市国资委、市市场监管局、市口岸办、青岛仲裁办等,青岛海关、山东海事局,各区(市)、功能区

  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攻坚队

  队    长:朱培吉  副市长

  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

  (联系人:马晓红,电话:82880292)

  市海洋发展局

  (联系人:齐国平,电话:85886972)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联系人:章锡年,电话:83893237)

  参与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管理局、市园林和林业局、市应急局等,山东海事局、市气象局,各区(市)、功能区

  六、滋养海洋文化根脉攻坚队

  队    长:王家新  市委常委、副市长

  牵头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

  (联系人:杨元春,电话:85813769)

  参与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市管理局、市海洋发展局、市商务局、市体育局、市贸促会、市科协等,各区(市)、功能区


(文章来源:青岛政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