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大规模“拉黑”承包商,油田服务市场将迎来剧变

2018-11-15 09:30:00
邹杨
转贴
3448

油价持续上涨,石油行业已经回暖了吗?目前看来,这一过程似乎并不显得那么一帆风顺。

10 月30日,中石油对外宣布,为降低生产经营作业的安全风险,在近日开展了大规模外部承包商清理工作,被清退的企业达到了225家。

中石油方面还表示,与以往外部承包商清理多集中于工程建设领域不同,本次清理范围扩大至工程技术服务、检维修等各类集团公司系统外的在用承包商及队伍,以及纳入企业承包商准入库中的各类外部承包商及其队伍。

中石油这一举动俨然释放出信号,尽管油田的作业量在增加,广大油田服务企业仍旧不可懈怠。因为一方面,未来市场对服务商能力和管理的要求在持续提高,另一方面,油田服务市场可能仍旧存在难以缓解的产能过剩。

低端企业面临淘汰风险

在2018年,全球油田服务市场呈现明显回暖迹象。

在中国国内,中油油服在今年前8个月,钻井尺数近2000万米,比2016年增长了近33%,且连续3个月钻机动用率达到97%。而今年上半年,中石化油服国内钻井工作量增长170%,实现4年来首次扭亏为盈。

在国际范围内,斯伦贝谢今年前三个季度净利润达到31亿美元,哈里伯顿今年前三个季度净利润则达到9.89亿美元,均创了近年来最好水平。

尽管越来越多乐观情况出现,但油服市场仍旧有诸多因素值得警惕。

首先,技术和管理能力较弱的企业,面临着被淘汰的风险。中石油此番大规模清退不合格承包商,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这一点。

在过去几年时间中,为了实现成本降低和运营升级,不少石油公司加速了市场化建设进程,引入了越来越多外部承包商和队伍。中石油发布的数据显示,其外部承包商作业人员已达到63万人。

而与此同时,石油公司对承包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安全管理方面,中石油除了清退不合格承包商,从10月1日起,还正式施行了新出台的措施,强化对外部承包商的管理,其标准更高,监管更严。

同样,油气公司在对服务商作业能力方面,要求也在提高。

从中国陆地范围内看,目前油气上产最迅速、产量最大的地区,主要为四川、新疆及鄂尔多斯盆地。

这些地区的油气开采项目,多涉及到超深井钻探、致密油气藏开发,这对相关服务商的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都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并且在近年来,越来越多油田为了实现生产效率的提高,大力发展油田数字化等新兴建设,这对很多传统服务项目将形成替代。

所以面对这一趋势,油田服务加速自身产能升级是极为必要的。

警惕油服产能过剩

不难发现,中石油加强对承包商的安全质量管理是中石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之一。这也预示着,油田服务市场的产能过剩局面短期内恐怕还难以缓解。

在2018年,中石油、中石化、中国海油纷纷提出要推动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中石油已明确将在“业务发展”“发展动力”“发展基础”“运营水平”四个方面实现高质量,其中“发展基础”主要指安全环保方面。

这意味着,三桶油将更注重业务质量的提升,而不会因为油价的回升而一味追求规模化扩张。所以油田服务市场难以跟随油价回升而完全复苏。

实际上,不仅仅在中国,全球范围内来看油服市场的将来亦是如此。

能源研究机构Rystad Energy在今年8月发布的研究结果显示,要到2024年,全球油服市场的规模才可回归到2014年水平。

有研究数据表明,目前主要石油公司生产成本之所以下降,有60%贡献来自钻机日费、原材料及油服供应等费用的下降,这正是油服产能过剩的体现。

为了应对这一局势,在2018年,全球主流的大型油服公司,不仅没有大幅扩张业务,反而选择剥离了一部分业务,以追求更稳健的业务发展。

例如世界第一大油服公司斯伦贝谢,就在2018年1月宣布退出海上及陆地地震采集市场,并将旗下WesternGeco产品系列转型为一项轻资产业务。分析人士指出,斯伦贝谢退出这一市场,和竞争激烈、利润空间低有莫大关系。

另一家大型国际油服公司威德福(Weatherford),近来也出售了不少非核心业务。在10月,威德福宣布以2.5亿美元价格出售了旗下实验室业务;在今年7月以2.88亿美元价格出售了其在中东的陆地钻机业务;此外在2017年底,这家公司还以4.3亿美元出售了其与斯伦贝谢的压裂合资项目。

这些国际大型油服公司尚且在业务瘦身,并聚焦于提升核心业务能力。对其他的油服公司而言,警惕低端产能过剩,注重核心竞争优势的提升则更是势在必行。

(来源:石油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