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跨境电商出口生意,易仓科技疫情前落袋A轮融资
- 2020-03-09 15:46:00
- 志辰 转贴
- 3275
很少有哪家创业公司成立近七年时间后才开始筹措第一笔融资,款项到账后赶上疫情影响的同时、又落袋了另一笔产业基金TS(Term Sheet投资意向书)。
近日,成立于2013年的跨境电商中台服务商易仓科技宣布一笔年前完成的近千万美元 A 轮投资,由五岳资本领投,真格基金跟投,资金主要用于软件研发、高端人才引进、客户成长及生态体系建设。
易仓科技业务聚焦于出口跨境电商领域,为电商卖家、海外仓、货代、出口工厂等客户提供信息化管理软件,提高其内部管理效率,对接的平台客户包括亚马逊、eBay、shopify、1688、Walmart等。易仓科技创始人陈磊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2019年易仓战略升级前是不缺钱的状态,但公司战略调整后快速做大需依赖资本力量,于是到北京见了一轮资方,最后被跑到深圳公司总部做尽调的五岳资本董事总经理蒲俊臣“摁”住签了TS。
疫情前落袋
回忆这笔融资,蒲俊臣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五岳从2016年开始便将很大精力放在研究跨境电商赛道的投资,该领域每年以30%~40%的幅度增长,单体企业翻倍增长,但一直没有找到很好的切入点,最后顺着产业链上下游找到了易仓。
创业七年未接纳外来资方的陈磊原本构想是将易仓搭建为“高速公路”,但蒲俊臣建议他转换思路,搭建数据基础,并提出更体系化建议。
2019年前易仓还定位于跨境电商行业企业,2019年的战略升级中,易仓已储备了大量了商家与数据资源,开始探索场景,从只提供SaaS服务开始帮助商家优化物流、给货代提供电商流量支持等方面。同时,基于出口跨境电商行业极度分散的特性,易仓在电商平台、卖家、货代、出口工厂之间起到连接作用的平台服务角色。
谈到当下疫情期间的影响,陈磊称,最核心的影响仍是销售与服务类员工无法上班,对技术开发类影响较小,可以说2月是没有收入的一个月。但有趣的是,跨境电商是很特殊的行业,每年春节前做出口的商家都会提前备货到当月月底或再多一个月,以预防出口时存在的海运空运等突发问题。因此,这个2月很多电商是卖断货的状态,但疫情的直接影响在于中国工厂暂时无法全面复工,使得行业制造产能不足、存货卖完了就会陷入停滞。
据陈磊透露,当前义乌制造工厂处于逐渐开工的状态,产能也在慢慢恢复,三月销售达到平时的40%-50%是有可能的,4月份乐观预计中国制造将全面恢复。
蒲俊臣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疫情之下整个行业都被按了暂停键,整体节奏将向后延迟一到两个月,易仓当然也会有影响,甚至很多亚马逊卖家手头都没货了,这属于行业系统性风险。对于行业头部公司来说,易仓本轮融资之后还将有新的资本进入,因此横向来看易仓同比更多的是机会。
但疫情之后,陈磊认为,诸多厂商会拷问自己——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有没有在垂直细分领域积累粉丝?是否足够强大到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而易仓恰好为跨境电商生态企业提供信息化管理软件,提高其内部管理效率,其中跨境电商卖家主要是指年销售额在5000万-10亿之间的腰部电商。易仓ERP可以为其提供店铺管理、采购、仓储管理、上货、财务管理等一整套流程解决方案。
布局出口品牌化
作为一家服务跨境电商商户的技术平台,陈磊表示易仓本质上是一个平台,给跨境电商行业链条上的电商、服务商等提供信息化赋能与资源优化服务。
从电商行业在国内的发展来看,2003年至2008年是电子商务萌芽期;2010年至2013年是初步成熟状态;2013年至2015年是多平台并行阶段;2015年2018年是资本助推阶段;2019年至今则处于疫情加速下的第五个阶段:品牌出海。
相较于传统电商,中国跨境电商起步较晚,又因政策不明、操作瓶颈等诸多原因,多年来发展速度并不快,真正让公众对跨境电商有了直观认知是在阿里与网易几乎同时发力跨境电商业务的时期。
蒲俊臣称,从2014年开始,出口电商每年保持40%的增速,规模达到1.26万亿,原因在于很多B2B贸易转到线上,并非纯粹增量,从2019年开始行业增速开始下降;其次,像亚马逊等巨头平台在印度、东南亚等区域覆盖越来越完善,未来东南亚、中东地方电商渗透率还将继续提高,未来这些新兴国家会未欧美、中国等出口电商业务的增长贡献更大的绝对值。
行业增速缓降的同时,伴随国内电商红利的式微、以及跨店物流与电商政策的扶持,2018年中国出口跨境电商规模达到7万亿元,品牌化也逐渐成为出口电商关键词。特别是中国卖家在生态之中的比重也愈发提升,Marketplace Pulse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1月亚马逊Top10000卖家中49%来自中国,去年同期为38%。
谈到行业大趋势下的竞争问题,李磊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当前行业发展节点处于较好状态,最担心的巨头之间尚处于互打的状态,同时大平台也依赖易仓上的商家资源;其次,拿到这笔财务融资后,易仓仍属于不站队的中立状态,不会与巨头公司或中小平台形成敌对关系。
(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