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理行业的创新与突破

2019-04-01 09:00:00
康海
转贴
4018

—专访民生银行交易银行部保理业务(二级)部总经理邓莎莎

2018 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亦是中国保理行业发展25周年,在中国这片经济与金融的沃土中,它经历过风雨、也承受过考验、遇到过瓶颈、也创造过奇迹,至今仍散发着旺盛的生命力,为中国经济的腾飞与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我们可以说,是时代赋予保理繁荣发展的空间,但其自身的创新与突破,也是成就今日收获累累硕果的重要驱动力。

在摸索中成长
全球保理业务起源于19世纪的美国,到了20世纪60年代,欧洲的保理业务才逐步发展成熟。在这个过程中,以金融性或商业性保理公司为业务起点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式。直到1993年中国银行成为国内最早加入国际保理商联合会(FCI)的会员单位,率先在国内开办国际保理业务,中国正式拉开了保理行业发展的序幕。
然而,刚刚在中国落地生根的保理萌芽,并没有延续欧美保理的发展逻辑,与之相反的,“中国式”保理业务的起点首先扎根在银行,作为一项贸易融资产品来发展。民生银行交易银行部保理业务(二级)部总经理邓莎莎表示,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保理变成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类信贷产品,过于凸显了其重融资的功能,而忽视其应收账款的管理、催收等服务属性。从2000年到2007年,大部分银行陆续涉足保理业务,一时间,银行保理业务发展得风生水起。
而与之相随的,近年来,商业保理也发展得比较迅速。据《中国商业保理行业发展报告(2017)》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全国累计注册商业保理法人企业及分公司8261家,企业注册资金折合人民币累计超过5700亿元,2017年中国商业保理业务量已达1万亿元人民币,连续五年实现高速增长。
然而,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中国保理发展的弊端也慢慢显现。首先是买、卖双方信用风险。国内保理业务的第一还款来源是买方依据商务合同按期支付的应收款项。如果出现买方经营失败、破产、倒闭、无支付能力或恶意拖欠,未能在规定时间内足额付款情况时,保理公司将面临资金损失。在有追索权的情况下,公司可向卖方追索,要求卖方在宽限期内无条件回购应收账款。因此买、卖双方信用的好坏、实力的强弱是国内保理业务的首要风险。
其次是交易背景不真实。由于保理业务应收账款易于提供,相比流动资金贷款办理相对简洁,许多企业将此作为融资手段之一。应收账款真实性审核是保理业务风险防范的第一道关卡,若客户利用伪造、变造发票、旧票新用、一票多用、虚假合同等方式套取信用,如果未能认真核查相关合同、发票等交易背景资料,会直接导致第一还款来源的落空。
最后是上、下游企业关联交易风险。如果上下游企业之间互为关联方,一旦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成为买卖关系,则容易出现货款互抵现象。如此一来会加大应收账款资金回款的风险。监控,使得保理预付款未能用于客户购买生产资料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而是转入买方账户。或是用于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或流向证券市场、期货市场和用于股本权益性投资。

在逆境中反思
民生银行交易银行部保理业务(二级)部总经理邓莎莎指出:英国学者萨林格在其著作《保理法律与实务》中给出的保理定义是,保理是指在给予融资便利,或使卖方免除管理的麻烦,或使卖方免除坏账风险,或者为以上二种或全部目的而承购应收账款的行为。所以,保理就是以应收账款承购为目的的业务配以账款管理和坏账担保。前几年的保理行业风险频发的原因,主要是保理商(银行)忽视或是弱化了应收账款管理的功能,只一味强调买方付款的确认。事实证明,任何偏离本质功能而只强调融资功能的金融产品,均会造成信用风险的爆发。
在经历了保理业务信用风险频发的阶段后,大部分商业银行通过积极反思、总结经验教训,逐步认识到国内保理与国际保理发展路径存在差异,对国内保理还是要结合国内的经济特点、文化传统、行业规则、区域信用风险等制定差异化的发展策略。各行通过调整保理行业政策和业务管理规则,以及提升系统管控水平等手段,推动保理在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事业服务、医疗、能源等行业发挥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在经历了保理业务信用风险频发的阶段后,大部分商业银行通过积极反思、总结经验教训,逐步认识到国内保理与国际保理发展路径存在差异,对国内保理还是要结合国内的经济特点、文化传统、行业规则、区域信用风险等制定差异化的发展策略。各行通过调整保理行业政策和业务管理规则,以及提升系统管控水平等手段,推动保理在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事业服务、医疗、能源等行业发挥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
由于我国企业应收账款规模巨大,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凸显。而保理是以应收账款为担保,可以降低企业授信门槛并提供融资便利,因此近两年央行等部委连续下发关于大力发展应收账款质押和保理融资的文件,对保理支持实体经济寄予了厚望。2017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工信部、财政部、商务部等七部委印发了《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专项行动工作方案(2017—2019)》的通知,要求充分发挥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的作用,鼓励金融机构围绕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设计产品。在这个问题上,银行保理和商业保理都给出了各自解题的思路。商业银行锁定买方信用风险,利用反向供应链保理来解决中小供应商的融资难题;商业保理公司则在客户端继续下沉,往往发展To C(个人客户)端的反向保理业务。从2017年反向保理实践来看,商业保理公司由于其监管环境更宽松,系统开发更为灵活、便利,信用风险控制手段更为多样,其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上更为有效。但另一方面,商业保理公司注册资本金较低,后端再融资渠道窄且价格高,故在解决“融资贵”的问题上无法企及商业银行的水平。部分商业银行为商业保理公司提供了再保理融资服务,但由于银行授信部门对商业保理信用风险认可度较低,再保理融资并未能成为商业保理公司的融资主流。

在创新中自我突破
短短25年,中国保理经历了低谷,经历了保理行业发展视为生命的信用危机,但这并不能其向前发展的脚步。经过银行保理与商业保理的重新自我审视与修正,中国保理正以新的姿态回归。根据FCI统计的结果,2017年,中国保理业务量达到3.04万亿元,较2016年增长34%,占全球保理业务量的15.6%,重新回到全球保理市场排名第一的位置。与此同时,随着中国商业保理业务的飞速增长,根据《中国商业保理行业发展报告(2017)》显示的数据,我国商业保理业务量达到1万亿元,连续5年实现高速增长。2017年,FCI修正了其前期对中国保理业务量,修正后的统计结果为4055.37亿欧元,扭转了原来较上一年下降的7%的统计数值为34%的正增长,并使亚太地区也出现了9%的正增长,为中国整体保理业务量做出巨大的贡献。
在这一次的自我修正后,中国保理看到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中国是是贸易大国,随着我国国际市场的不断扩大,对外贸易活动将继续增长,国际保理业务蕴藏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我国企业为拓展海外市场,增加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必将减少信用证结算,而大量使用费信用证结算,国际保理业务在我国加速发展的趋势已不可逆转。
不但如此,据民生银行交易银行部保理业务(二级)部总经理邓莎莎说,25年的发展,中国保理在中国重新焕发了活力。我们在不断探索中拓宽了保理的内涵。使其 不仅局限于在短期的贸易融资概念上,而是将保理从商品贸易衍生到服务贸易上,可以说,这是中国保理最有意义的贡献。特别是随着中国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建 造”的转型,商业银行保理服务也转向工程、租赁等以服务作为标的的行业,PPP保理、公共服务保理等创新的行业应用,开始构造中国保理的“中国式特色”。据了解,在“一带一路”倡议下,2017年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新签合同额达到了1443亿美元,占同期新签合同额的54.4%,完成营业额855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50.7%,均超过了中国企业在全球企业市场份额的一半。
据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发布的《2018年“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发展指数报告》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的关注度持续提升,各国基建市场潜力将得到进一步释放,“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的发展前景令人期待。”而这样的国际保理业务模式是没有成熟经验可以借鉴的,因为既有的国际保理都是建立在商品贸易上。但在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大发展的过程中,国内保理在非商品贸易行业得到较大的创新应用,并可为国际保理提供有益的借鉴。据民生银行交易银行部保理业务(二级)部总经理邓莎莎说:比如,现在中国的银行租赁可以延伸到期限更长的工程里,为其提供服务,这在基础建设中,无疑最大限度缓解资金压力,提供资金支持。未来,中国保理可以凭借这些服务基础建设的经验,将这种国内贸易服务保理带到国际,只要它有应收账款存在,我们都可以去提供这样的保理服务。
除此之外,近年来,原来一些非保理地区,像是非洲、南美洲等地区,现在也开始 慢慢发展保理产业,特别是东南亚,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保理的作用与内涵将被进一步扩大。
而在保理行业发展实践中,新欣金融科技的不断应用的刺激了保理业务和产品的创新,也带来了保理业务模式和操作规则的重大变革,电子渠道、网络渠道、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新科技的逐步引入,完善了经营分析和加强风险管理,提升了服务质量。特别是近几年,国家一直鼓励建立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预计在2020年市场规模突破15万亿人民币规模,或成为继续率领中国保理行业坐稳全球领先的地位的中坚力量。


来源:《贸易金融》杂志 2018年6月刊